
千載州府神韻 臺學文脈流徽
《神農本草經》記載,“干姜,味辛溫,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癖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下氣,通神明。生山谷。”
在我國,食用姜的歷史相當悠久,《論語》舊記載孔子說過:“不撤姜食,不多食。”

臨海種姜歷史
臨海擁有悠久的種姜歷史,三國時期,姜在臨海的經濟作物種類頗為出名。南朝時,臨海的干姜成為貢品。《嘉定赤城志》卷三十六記載:陶弘景云“干姜惟臨海章安二三村善為之。”......今章安、城門、黃杜所出尤佳,齊孔琇之為守,至以為獻,則其來久矣。

藥食同源
中國中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理論。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在歷史長河中,人們尋找食物的過程也是發現藥物的過程。不同的食物擁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既可以作為食物食用,也可作為藥物要用,食物與藥物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

臨海人愛姜
中國擁有遼闊的土地,自然氣候也不盡相同,因此誕生了許多獨具當地特色的美味。臨海人愛吃姜,是因為靠海潮濕,食用姜,可祛除寒氣。現如今街頭,經歷時光的考驗,與姜相關的美食隨處可見,姜的辛辣經過時間的侵染,已經融入了人們的味蕾。

美食與姜
浙江人飲食口味,以清淡為主。但是在浙江眾多的城市中,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城市,一個特別愛吃“辣”的城市:臺州。
臺州的“辣”不是源于辣椒,而是源自“姜”的辛辣。
姜與姜汁
姜汁調蛋與姜湯面
姜茶與醋泡生姜
泡嫩姜
穿梭在臺州的大街小巷,發現這座城市到處都是“姜”的“辛辣”身影:姜汁調蛋、姜湯面、姜湯米飯、姜米粥、姜湯糕、姜汁酒、還有姜汁冰淇淋……當中以“姜湯面”和“姜汁調蛋”成為主角兒。
姜汁核桃燉蛋,是臨海的特色小吃。姜汁核桃燉蛋不僅營養豐富,還有暖胃、去寒、補腦等功效。

姜湯面是臨海的代表性面食,它的湯因為有姜的緣故而微微辛辣,加上豐富的澆頭(有蝦干、豬肉絲、筍絲、香菇、金針菜、荷包蛋、豆腐皮子、青菜、蟶子等),是冬天里暖身的一道佳肴。

姜糖是回憶童年時逃不掉的記憶,甜甜辣辣的味道很是開胃。有些店家會在糖里加芝麻,炒熟的芝麻使姜糖的香味在口腔進行更大的沖擊,提升的效果可不是簡單的一加一可以形容。

在臨海,姜既是餐桌上的一道道風味美食,又是潤物無聲,調理人體內在平衡的傳統良方;是土地給予勞動人民勤懇勞作的嘉獎,也是臨海游子念念不忘的家鄉味道......
本文作者丨臨海市博物館 凌嘉遙
(部分圖文來源于網絡)

微信號|linhaimuseum
本篇文章來源于微信公眾號: 臨海市博物館
評論前必須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