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點家人們好!世上第一代心法農業的“七不”生態小黃姜、干姜片,姜粉,純正零添加,由明德生態姜園明安農業恭獻。姜園是首家由原始點志愿者及各公益點眾籌創建的良心 自然 生態姜場。
霜降秋收的“七不”善姜,在數月的日夜的佛號和大悲咒加持下,姜寶寶精華內斂 成熟辛辣 厚積薄發,品相也趨于厚重老成, 辣度和純厚藥性越來越好!由此恭制出的干姜片,姜粉更是歷經磨練和洗禮,在愛和感恩中逐步完成自身的升華, 它將會把健康的祝福和祈愿送到每個有緣的家庭! 感恩!感恩一切因緣! 歡迎垂詢!謝謝!
姜粉袋泡 5克一小包。共60包。300克。按最新原始點薑的應用說明,輕癥或保健普通用量一次5克薑粉,上限10克。 方便上班族及白領或出差旅行使用。 內服外用都方便。
包裝PET透明膜
試用包裝剛剛上市,圖片僅供參考,可能非最終發貨包裝樣式。 正式零售發行包裝設計可能會有變化! 敬請留意。謝謝!感恩支持! 此致
敬禮 2016.07.03
姜的應用 2016年3月15日第2版
姜味辛辣,性溫熱。因是居家常備之食物,又可外用,故為原始點醫學所推薦的一種常用熱源。本文介紹幾種常見姜品的制作及其應用。
首先澄清兩個觀念問題。
其一,有說「留姜皮則涼,去姜皮則熱」。認為姜皮、姜肉寒熱性不同。這是不對的。因為姜皮味辛辣。故性亦溫熱。
其二,有說「早吃姜勝參湯,晩吃姜賽砒霜」。這也是謬見。喝姜湯若出現癥狀,其因或由原本身體運作失調,以致所服姜湯相對過量過強使體傷加重而造成;或由姜湯過量過強,消耗熱能,以致影響身體運作,形成體傷所致。但不論何種情況,此時皆應按推相應原始點,癥狀若解,就繼續等量服用;若無效,則須酌情減量減淡,或加參、甘草、龍眼干、紅糖等(一種即可),或改服紅參湯,以減弱內熱源之藥性,并改善其口感。
一濃姜湯
一材料制備
1. 選姜材:一定要精選有機新鮮瘦小土姜或老姜,以確保品質。
2. 鮮姜片:生姜先去土、洗凈、切掉壞的。如用以制作干姜片,則切成3~4毫米的厚片(因薄片日曬或炒制時易碎裂);若直接用以熬姜湯,則可切得薄些。
3. 干姜片:鮮姜片經曬干(注意:若兩天內不能曬干,很可能會發霉)或烘干,再用小火炒約25分鐘,即制成干姜片。視產地、品種不同,十斤鮮姜片可制成1.0~1.5斤干姜片。
二熬煮方法
直接以鮮姜片,或將鮮姜片加少許油、小火炒到金黃色(時間約20~25分鐘),再加水熬煮。鮮姜片用量至少為一斤(500克以上);如用干姜片,用量則按10:1比例換算(即50克以上)。
1.水量:以一升(1000毫升約5碗)水為基準量。若為了增加姜湯濃度而增加姜片用量,致使一升水不足以淹沒姜片,則須增加水量至姜片全部淹沒為止。(不論是用鮮姜片或干姜片,熬煮第一遍或第二、第三遍皆以此法定水量,但第三遍濃度已淡宜當保健用。)
2.熬煮:關鍵在濃度,姜湯要濃縮到所加水量的三分之一(如加5碗水,則熬成約1.7碗)。用普通爐灶或瓦斯爐大火煮開后改小火,或用電藥壺熬煮,依不同器具約需2~4.5小時不等,但重點不在時間而在濃度,只要姜湯水量熬煮剩三分之一,即使熬不到1小時,亦可關火。期間盡量不要掀蓋;若水分太多對重病患者造成負擔,可以熬得更濃些。
【以干姜片熬煮的另一種方法】將炒制干姜片過水清洗一遍,置鍋中加適量水浸泡約40分鐘后,先武火燒開,再轉小火熬煮45分鐘即可。此法因熬煮時間短,可通過減少用水量來增加濃度。
三應用
1.內熱源:主要作為重病患者的內熱源,以補其日常飲食熱源攝入之不足。
2.外熱源:可用棉花棒蘸溫姜湯清洗或擦拭患處,尤宜于清洗大面積創口(一天可多達5、6次,且可不必再輔以其他外熱源)。
二姜粉
一制作
將上述炒過之干姜片細研成末,即成姜粉。
二應用
1. 內熱源:重病患者每次50~70克,每天3~5次用少量開水沖服或調成糊狀慢慢吞服。
2. 外熱源:姜粉經過高溫處理(如用微波爐打、鍋炒、密封隔水蒸)降溫后,可直接撒在各種小面積創口。裸露創口不須包扎,并盡量保持干燥,以加速愈合;非裸露創口則可用藥用紗布包扎固定以避免與衣物摩擦。更換紗布時,要先打濕再緩慢揭開,以免傷及皮膚。
三姜粉泥
一制作
用姜粉經過高溫處理后加少量溫姜湯或溫開水調成泥狀,現做現用。
二應用
用作外熱源,可敷在無創口的硬結、腫塊、皮膚病等患處。姜粉泥如需要可用不織布及紗布包扎、或保鮮膜包裹固定,外層可再用暖貼等熱源保持溫暖,以加速體傷修復。患者對此類外熱源的耐受力差異極大,可從十幾分鐘至12小時不等,尤其前10來分鐘最為難耐,若15分鐘后仍感嚴重不適,就立刻拆除,換用其它溫暖合適的熱源。
【重病的處理】
重癥且體力虛弱,稱為重病。重病處理一般應先熱源、后按推,以改善熱能不足為主,解除體傷為輔。
【重病患者熱能不足的處理】2016.3
要保持室內溫暖舒服安靜及空氣流通。外內熱源使用,皆應以患者能吸收接受、感覺溫暖舒服并能改善體力為最髙原則,隨宜調節,而非外熱源越熱、內熱源越多越濃就越好,且須配合原始點按推、運動及好心情,熱源才較易被吸收。
1、 【外熱源】
可24小時溫敷。溫敷方式:局部可用艾灸、姜粉泥、暖貼等。大面積可用紅豆袋、電熱毯、遠紅外線等。溫敷常以大面積,但如覺得太熱或背紅豆袋太重,亦可改以局部。若天氣悶熱,可用空調降溫后再溫敷。
2、 【內熱源】
可分濃姜湯、姜粉及溫熱性飲食
(1).濃姜湯與姜粉
姜湯是鮮姜片或干姜片熬煮而成,重點在姜的質量必須嚴格篩選。雖然用干姜片熬煮其藥性勝過鮮姜片,但法無定法,不論用何種材料,以及用量、濃度等,都要考慮個體差異,在上述 熱源使用原則指導下靈活運用。
服用方法是少量多次、小口溫熱吞服,以熱源的補充源源不斷。如果緊急或不方便熬煮姜湯,也可用姜粉。但因姜粉不易消化,且可能含重金屬,長期服用,必須審慎。
雖無定法,但依病情,在患者能接受吸收的前提下,針對成人每日姜的用量,提供以下參考:
【原始點鮮姜及干姜片 姜粉每日用量說明】
★無癥狀者長期保健:
淡姜湯 或淡參湯 或淡姜參湯。(編者補充)
★輕癥患者:
鮮姜片: 常規用量:50克 ;上限100克;
干姜片或姜粉:常規用量: 5克 ;上限 10克;
★重癥或體力虛弱:
鮮姜片: 常規用量:100~150克 ;上限500克;
干姜片或姜粉:常規用量: 10~15克 ;上限 50克;
★重病患者:
鮮姜片: 常規用量:500~750克 ;上限1500克;
干姜片或姜粉: 常規用量: 50~75克 ;上限 150克;
初次服用或不習慣者用量要由少而多 循序漸進 見效即止,雖低于常規用量亦可 ,其增減則視病情需要而定 。 重病患者只有在經過按推、溫敷、運動、調心、溫熱性飲食的全面配合、病情仍無顯著改善 但還能吸收的前提下才加量。
遇情況緊急不得已要超限時 必須更加審慎 注意超量用姜不可長期為之,必須在病情改善且穩定后,逐步調回常規用量 。重病患者若不愿服食濃姜湯、姜粉,或服后吸收不良而出現癥狀或體力變差,宜減量減淡, 改以重癥患者的用量甚至更少;或姜加參、甘草、龍眼干、紅糖等(一種即可),或改服紅參湯,以減弱內熱源之藥性,并改善口感。
總之,內熱源用量之多寡及其藥性之強弱皆應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覺溫暖舒服為最高原則。
須再三強調的是 濃姜湯與濃參湯主要是生病時用來加強日常飲食的熱源 以供身體之急需。 當身體完全康復后,所需熱源只須從合理飲食中攝取,并加強運動即可。 若要當做保健長期服用 則宜改為淡姜湯 或淡參湯 或淡姜參湯。
(2)溫熱性飲食
重病患者的飲食重點 不限定在溫熱性食材 而是要讓任何食材都成為美味可口的溫熱性食物 首先煮菜要少油 少鹽 少加工品的情況下,善用溫熱性調味料如姜、辣椒、胡椒、花椒、咖哩等,并且須煮熟,必要時甚至須煮爛,趁熱服用。服用時要細皭慢咽,不宜太飽,不須配湯。裏腹宜多吃面食及堅果。
以上部分摘錄整理《原始點健康手冊》出版日期:2016年3月15日第2版
編者注:
·內熱源姜品用量視病情需要而定,不習慣者要循序漸進。重點在于姜品的品質和來源!
·姜粉家用還可當作烹調調料使用,外用可用于傷口或刷牙。故建議居家旅行常備。
·姜片也可隨身攜帶直接嚼吃,用于(如開車)提神和補充體力(如登山),但注意衛生及先炒作或高溫處理。
·人參選用也需特別注意主要來源純正,目前真正自然有機的非常稀少。 在選用人參時,別忽略了其種植的用藥和破壞自然也是很嚴重的,甚至比毒姜更嚴重!故不可輕易以為人參使用更為安全。尤其對兒童老人時,更要謹慎!
(參的用藥是為了滿足人參喜斜射光、要求種植土壤肥沃的生長條件,人參種植通常采用開墾山林的方式進行。參農在種植人參過程中為了防止病、蟲害通常施用大量農藥。)
薑有孝道 鮮薑反脯 連根養根 根深葉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