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休息及良好心態為輔。重病患者要落實溫熱性飲食,其食材及調味料并不限定只能用溫熱性,而是要少用寒涼性調味料,多用溫熱性調味料,讓任何食材都成為美味可口的溫熱性食物,亦即煮菜要在少油、少鹽、少糖、少醋的情況下,加入溫熱性調味料,如:姜、辣椒、胡椒、花椒、咖喱等,并且須煮熟,必要時甚至須煮爛,趁熱服用。服用時要細嚼慢咽,不宜太飽,不需配湯。
人體的熱能主要來自于食物,而食物藥性有溫熱與寒涼的不同,二者皆可經由人體消化吸收后轉化成熱能。但藥性之寒熱對人體是有影響的,如果將食物比喻為燃料,則溫熱藥性猶如助燃劑,可減少食物消化過程中熱能的消耗;寒涼藥性猶如阻燃劑,會增加食物消化過程中熱能的消耗,令虛弱者不堪承受。故欲趨利避害,須善辨藥食之寒熱藥性。其辨別規律,經多年觀察重病患者飲食用藥反應,總結如下:以味辨:甜、酸屬寒,甘、咸、淡屬涼,辛屬溫,辣屬熱,苦則不定,但多屬寒涼;以類分:水、海產屬涼,茶、水果屬寒或涼,油、酒類(因酒精性寒)皆屬寒。 由于寒涼性藥食皆需仰賴身體的熱能去推動組織器官運作,才能被吸收轉化后發揮其效用,對輕重癥體力尚佳者,適量服用,固然無妨;但對重病體力已弱者,卻會使熱能更加不足,是不適宜的。故寒涼性藥食是否可用,當視自身體力之強弱及病情之輕重而定;若服食后感覺不適或體力變差,說明熱能已經不足,食之有害,應當減停,改以增強飲食之溫熱性及加強運動來補救。 綜上所述,身患重病體力已弱者,必須少食甜、酸、酒、冰品、海鮮、生冷蔬果、水果酵素、人造維生素及寒涼性堿性食物,如:檸檬、鳳梨、西瓜、香蕉、葡萄、龍眼、狒猴桃、椰子油、茶、海藻等,并少依賴藥物,避免接種疫苗。日常飲食宜少糖、少油、少鹽、少醋、少加工品、少轉基因食物,多溫熱性藥食。 飲食是影響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對重癥患者,它足以左右康復過程的成敗。所以,懂得調配美味可口、易于消化、又能快 速補充熱能的溫熱性飯菜,意義重大。以下是大陸全國各地原始點體驗者食用后分享的食譜,僅供參考,請讀者自己斟酌選用。 把紅蔘500克和糯米800克混勻放入炒鍋,以小火炒25分鐘至糯米 色轉淡黃即可,放涼后低溫干燥保存。 把干生姜片洗凈瀝干和紅蔘、糯米、紅皮花生放入鍋內,加水 600毫升,隔水燉3小時,即可食用。 此方可作主食,其溫熱性比濃姜湯、麻辣湯面較為和緩,對極度 虛弱患者尤為適宜。或有拒斥辛辣者,則可去掉干生姜片。 -
花椒……….10克 辣椒……….10克 八角……….6克 當歸……….10克
桂皮……….10克 干生姜…20克 胡椒…….10克 白胡椒……….10克
干面條……….100克 水……….2000毫升
-
輔料:
香菇……….10克 枸杞……….5克 核桃……….30克 腰果……….30克
腐竹……….10克 鹽……….適量 黑木耳……….5克
1將黑胡椒、白胡椒、花椒、辣椒、干生姜、桂皮、八角洗凈瀝干放入鍋內,加水2000毫升,大火燒開后調小火熬煮4小時,瀝出湯汁備用。(料渣可再用一次。) 3腐竹洗凈浸泡15分鐘,瀝干;當歸、核桃、腰果、枸杞洗凈瀝干。 4炒鍋放少許油燒熱,放入香菇、木耳爆香,加入腐竹、核桃、腰果,翻炒一分鐘后,倒入湯汁煮開,再加入當歸、枸杞、干面條煮熟,加鹽適量,起鍋,撒上香菜配色。 此方作為主食,重在以主料所熬煮之溫熱性麻辣湯汁,初用不耐麻辣者,于花椒、辣椒二味可隨宜調節。香菇等輔料是為增色增味,可視個人喜好增減。 取小米、黑米、紅米、麥仁、蕎麥各120克混勻成五谷米,放入炒鍋,小火炒20分鐘,放涼后低溫、干燥、密封保存。 巴旦木、核桃、腰果各120克,小火炒20分鐘,放涼后低溫、干燥、密封保存。 -
五谷米……….100克巴旦木……….20克核桃……….20克 腰果……….20克紅棗……….6顆姜粉……….2匙(16克) -
把五谷米、核桃、巴旦木、腰果、紅棗放入過濾網用清水沖洗干凈,紅棗去核,放入豆漿機,加水、姜粉,煮熟即食。 -
此方可作主食,微辣,香醇滑潤,極易消化,三餐皆宜。 1把線椒(或杭椒、牛角椒)洗凈去蒂,切成兩寸左右長塊。 3炒鍋放少許油燒熱,放入姜末、紅辣椒爆香,再加少許開水與醬油、鹽、姜粉拌勻,再放入線椒塊翻炒幾下,即可起鍋。 豆腐……….4塊 香菇……….6木 香菜……….1把 姜片……….少許 辣椒……….少 許 枸杞……….少許 -
-
1將豆腐切成中塊,用剛燒開的開水浸泡五分鐘后撈起,瀝干備用。 2香菇洗凈泡軟,撈出擠干水分,去蒂,切成對半。香菜洗凈,姜片切好,辣椒、枸杞洗凈備用。 4炒鍋放少許油燒熱,放入姜片、辣椒、香菇爆香,加適量開水煮開,再加入醬油、鹽,然后將炸過的豆腐及姜粉、枸杞入鍋拌勻,用小火燜五分鐘至湯汁收干,即可起鍋,撒上香菜配色。 -
-
1豆腐洗凈、切塊,用剛燒開的開水浸泡五分鐘,撈出瀝干。鮮姜、紅椒、青椒洗凈切好。 2炒鍋放少許油燒熱,先把姜末爆香,加水煮開后,加入豆腐,煮1分鐘,最后加入醬油、紅椒、青椒、姜粉及鹽拌勻,即可起鍋。 黑豆……….50克 蠶豆……….50克 黃豆……….50克 香菇……….15克 鮮姜片……….50克干辣椒……….10克 八角……….6克 桂皮……….10克黑木耳……….5克 花椒……….10克 胡椒……….10克枸杞……….少許 1將黑豆、蠶豆、黃豆洗凈后,以溫水浸泡3小時待用。 2香菇、黑木耳洗凈泡軟,撈出擠干水分,去蒂,將香菇切成對半,黑木耳切絲。 4炒鍋加油燒熱,先放姜片、香菇、黑木耳炒香,再加入黑豆、蠶豆、黃豆一起炒香后,加水適量,再加入將辣椒、八角、桂皮、胡椒、花椒,用小火燜煮約80分鐘,再加鹽、枸杞,翻炒幾下,見湯汁剔透,即可起鍋盛盤,撒上香菜配色。 -
四季豆……500克 姜末……小半碗 紅辣椒……6條 -
-
1四季豆兩頭去除,剝掉兩側細筋,洗凈瀝干、切段后先入油鍋炸到出現皺紋,即可撈起瀝油。 3炒鍋放少許油燒熱,加姜末爆香,倒入適量開水,再加醬油、鹽、姜粉、紅辣椒一起拌勻,再將炸過的四季豆放入,翻炒入味后,即可起鍋。 金針菇、姜片、蔥、蒜味朝天椒醬,醬油膏、木薯粉(或地瓜粉,勾芡用) 3)將洗凈的金針菇切段后放入鍋里翻炒,火不要太大。 4)炒一會兒后,倒適量醬油膏在碗里,用冷水調開、調勻,再倒入鍋里,將金針菇煮熟。也可直接倒入醬油(甜度不夠可加少許糖),太稠就加冷水。 5)若不夠咸可改加食鹽,然后木薯粉用冷水調開,倒入鍋里勾芡。 6)據個人口味加入適量的蒜味朝天椒醬(素食者可用一般朝天椒醬),炒勻即可。如果不用朝天椒醬,也可在炒姜片時,直接用朝天椒切斷下鍋炒,但是會很嗆。金針菇雖屬寒性,然而用姜,蔥,朝天椒,即可改變其寒涼性,變成一道美味又溫熱的菜肴! 2.輔料:香菇、高麗菜、杏包菇、花椰菜、豆腐、腐竹…等等 3)續于鍋中放入豆瓣醬拌炒后加入姜湯,在將做法1、2的材料加入一起熬煮,大火燒開后調小火熬煮約2~4小時,瀝出湯汁備用。 此方熬煮的湯底之溫熱性麻辣湯汁,于花椒、辣椒二味可隨宜調節。輔料的材料,可視個人喜好增減。 

《阿含經》上有一句經方說:眼以眠為食,耳以聲為食,舌以味為食,身以細滑為食,意以法為食,涅槃以不放逸為食。
對我們來說,【我們以愛為食】——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都仰仗著滋養,才能生存并散發出蓬勃生機,而我們所依賴的除了物質,更加必不可少的是【愛】。
無私的大愛,讓我們看清眾生本為一體,無差無別,眾生生命同等可貴,放下我們一念口腹私欲,通往戒殺護生、棄肉茹素,通往身心清凈,和諧美滿的快樂之道。

當我們居家時,以一顆包含著愛的心去煮一桌飯菜,真誠、恭敬地供養身邊的家人和朋友,無論菜色是否鮮亮,擺盤是否精細,這樣一顆愛心,足以打動在座的每一位,令大眾都能歡喜吃素。煮菜前后多想一想,這位老人家年事已高,喜食軟爛;這位小朋友正是備考階段,健腦強體少不了;這位好友工作勞心,多需解乏安神......照顧每一位食客的感受,體會每一種食材的秉性,除了一顆供養大眾的愛心,其他一切雜念都摒除,這樣我們煮出的飯菜,自然會圓滿,煮菜時也可以常念阿彌陀佛圣號,這樣能得到佛力加持,更為殊勝。

至于烹調,實無絲毫經驗可談,中國的素食文化博大精深,但以恭慎求索,不斷學習來自勉,謹以此小小心得向諸位報告,不妥之處,敬請批評指正。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