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癥狀對中醫而言,是治病的目標。要解決的就是癥狀。
所以如果你們想學中醫 醫學的。那要知道癥狀的體傷位置 你才有辦法治療
為什么要一針二灸三用藥?因為一針,針是要解決他處體傷 。灸跟藥是解決什么?本處體傷。
這已經把中醫的精華 完全指出來 真的是。
要不你為什么要學針灸?
那有些人學針?有些人又學灸?又學藥?那它是不一樣的癥或狀
古代有沒有這樣清楚說明白?
那你們是不是想學中醫?想不想學? 想!
那就好好學,我現在在教中醫
我現在不就在教你們 因為中醫就是要解決癥狀 現在就在教你們
那我進一步告訴你們 這些癥狀的來源
因為來源知道,你們就有辦法去處理。
比較說 癥的開關,如果狀 本處體傷要用什么? 用內外熱源
一針二灸三用藥 我已經把中醫的秘密精華教你們了
你們還要學中醫嗎?
你們再學 學再多,不就是為了解決癥狀?
那癥狀我已經講清楚 說明白了
那你們還要學什么?
所以哦 聽懂的話 就好好學原始點吧。
其實如果我說不是我太太 我現在還在搞望聞問切
我以前也一樣 如果學中醫 要背很多書
黃帝內經 傷寒論 ...
這個書很多 你知道嗎
所以我常常勸各位 如果你真想要讀 真要學原始點 比較簡單一點 而且又能用
如果想害人的話,叫他學中醫
不是中醫害人,因為中醫的書很多 要讀到很融匯貫通 告訴你 很少人能融匯貫通
所以 我常常講一句話 讀中醫的話,“出航之日,即迷航之時,回不了家了。”
所以我很擔心你們讀中醫 一路回不了家就麻煩了
- 張醫師 2016.7 漳浦講座 異常與癥狀
果指疾病癥狀以及異常的形態與指數,其因皆由體傷與熱能不足所致。至于西醫病名及病因,不過是據果的不同特征加以命名,已含在果中,不再另列。
有疾病必有癥狀,癥狀可感可見,是疾病之具體表征,而疾病則是所有癥狀的抽象代名詞。癥狀可再細分為癥與狀,其中“癥”指不適感,“狀”指組織受損,而癥與狀同異常一樣,都不會產生其他癥狀。歷來的習慣,不論是癥或狀,都一概統稱為癥狀,但二者常有不同的體傷來源。至于異常,則指目視手觸可辨、但還未達到組織受損程度的非正常形態,以及儀器檢測出來的偏離正常的形態與指數。它們既非癥也非狀,也不會導致其他癥狀,故與疾病無關。
癥狀:多屬他處體傷所致“癥”的不適感如疼痛、酸、麻、癢、脹、悶、刺、暈、抽筋、肌肉跳動、下墜感、口干、口苦、口臭、怕冷、怕熱、潮熱、灼熱……;或屬他處或屬本處體傷所致的“癥”如發燒、煩躁、譫語、多汗、盜汗、流鼻涕、近視、耳鳴、耳聾、耳流膿、口眼歪斜、咳嗽、嘔吐、腹瀉、便秘、小便困難、白帶、扳機指……;多屬本處體傷所致“狀”的組織受損如破皮、出血、目赤、口瘡、紅腫、潰爛、燙傷、化學毒液灼傷、牛皮癬、干癬、紅疹、褥瘡……。以上“癥”或“狀”的體傷位置分類僅供參考,并不絕對。其準確位置還必須經按推原始痛點后,視癥狀改善與否,才能確認為本處或他處,絕不能單憑目視或手觸。
這里將“癥”與“狀”分開,除了有助于辨別二者的體傷位置,另一目的即是為了指出“狀”消失后,“癥”未必能解除;反過來,“癥”解除后,“狀”也未必會消失。譬如腫痛,常見有腫消而痛仍在,或痛消而腫依舊的現象,即可證明“癥”與“狀”可由不同體傷所致,其間并無因果關系。
異常:異常形態如癌腫瘤、子宮肌瘤、纖維瘤、脾腫大、腎萎縮、腦萎縮、肝硬化、肺纖維化、心血管堵塞、心肌梗塞、腦梗塞、腦溢血、潰瘍、發炎、沾黏、骨刺、骨頭壞死、關節變形、脊椎側彎、椎間盤突出、各種結石……;異常的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癌指數、肝指數、腎指數、膽固醇……之類則為異常指數。由于人之健康與否是以“體力之強弱及癥狀之有無”為準,而所有的異常既不影響體力,也不產生不適感或體表的組織受損,跟健康與否的診斷及從因解癥的治療無關,故不必再細究其中儀器檢測的異常有否狀的組織受損。
通過儀器檢測發現異常,往往須忍饑挨餓空腹進行,甚至還須忍受像麻醉劑、內視鏡、放射線、抽脊髓、穿刺、切片……所帶來的不適與風險。殊不知付出這么多代價,查出的異常不僅不是疾病之因,也不是疾病本身。
醫學中的一大誤區,就是將異常當成疾病之因或疾病本身。異常不是疾病之因有兩個理由,首先,是因為他們與疾病一樣,皆由體傷與熱能不足所致,屬果而非因。可是果不生果,即所有異常都不會產生任何癥狀,所以就像發白不會生出頭痛、頭暈,面皺不會生出膚癢、潰爛一樣,闌尾炎也不會生出腹膜炎,胃潰瘍或腸沾黏也不會生出腹痛、腹脹,肝硬化也不會生出腹水,肺纖維化也不會生出咳嗽、氣喘,糖尿病也不會生出眼睛瞎,高血壓也不會生出腦中風,腦溢血或腦梗塞也不會生出昏迷、偏癱、口眼歪斜,心血管堵塞也不會生出胸悶、胸痛、心悸,心肌梗塞也不會生出昏迷、猝死,癌腫瘤也不會生出倦怠、暴瘦、疼痛,更不會導至死亡。若是果可以生果,則如同不需父母,孩子本身就可生出弟妹來;一顆蘋果也可以生出同一樹上的其他蘋果,甚至香蕉、葡萄來,這豈不是天下大亂?因此,將異常當成疾病之因,即“果生果”的觀點,本質上是“倒果為因”,是不能成立的。
其次,所有癥狀皆由體傷直接導致,即體傷這一種因可導致多種癥狀之果,例如頭部體傷可導致頭痛、干眼、鼻塞、耳鳴、牙痛、面麻等所有頭面部癥狀,也就是“多癥一因”。但是,將異常當作疾病之因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認為一種癥狀可由多種異常所致,如認為痛可由異常形態如腫瘤、骨刺、椎間盤突出、結石、潰瘍、沾黏、發炎等,或異常指數如高尿酸、高血糖等引起,也就是“一癥多因”,則于理不通。這正如一個母親(因)可生出很多孩子(果),而一個孩子(果)不可能會有很多生身母親(因)。所以,認為一種癥狀可由多種異常所致的“一癥多因”也不能成立。
至于異常不是疾病的理由,是因為異常既不是疾病“癥”的不適感,也不是“狀”的組織受損,而是自然規律所呈現的衰老敗壞現象。且隨著體傷與熱能不足的惡化,身體會加速老化敗壞,出現更多的異常。那么通過補充熱能、改善體傷,身體康復之后,這些異常是否都會恢復“正常”?這并不一定。因為身體受到饑飽、動靜、情緒、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即使同屬一個年齡層仍會有個體的差異。這些差異,無論如何努力改善,有些仍會超出正常標準,而被視為異常,但這些異常卻與疾病無關。
正因為異常既不是疾病之因,也不是疾病本身,異常與疾病之間無因果關系,所以儀器檢測出來的異常不能反映健康的真實狀況。這就是常見身體有病、檢測結果卻正常,身體無病、檢測結果卻異常的原因。明了此理,就不必削足適履,刻意要逃避老化敗壞所帶來的異常,而去追求儀器檢測的所謂人為“正常”標準。只有當其中的異常形態已影響到生活作息,從因解癥無效的情形下(可參考本處體傷所致癥狀的修復時間),才可從果解癥,治療此異常形態。
總之,異常不是疾病之因,不會生出各種癥狀而令身體難受。它們只是衰老敗壞現象,而非疾病“癥”的不適感或“狀”的組織受損。醫學要解決的是疾病的癥狀而非異常的形態與指數,如果為了解除癥狀或檢測正常,卻將衰老敗壞而非疾病的異常也當成治療對象,它就犯了“倒果為因而說一癥多因或果生果”與“將異常當成疾病”的過失,不僅違反了自然規律,而且超出了醫學范疇。 -2016.04
2016年9月舊金山原始點講座 音頻與視頻都已經更新到26集了。
①手機在線音頻 http://m.ximalaya.com/1239682/album/6029173
②在線視頻: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8806286.html
③音頻MP3下載:https://pan.baidu.com/s/1eSbXXPw
④小mp4 下載:https://pan.baidu.com/s/1i5jtzVn
原始點全球同學網
教學為先 人才為先
網址:www.zhysd.org 郵箱:zyz@zhysd.org
全球原始點同學群 QQ群號:375581568
原始點志愿者中心 群號:248381855 (只有受邀才能加入,請先加入同學群)
原始點志愿者的精神:純樸,利他,服務,奉獻
------------------------------------------------------
手心向下,歡喜地給予,不要手心向上有所求